新聞中心

8位北大人獲頒中國物理學會終身貢獻獎

2022/12/06    信息來源: 北大新聞網(wǎng)   作者:    編輯:王道琳

2022年11月18日晚,中國物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大會公布了首批中國物理學會終身貢獻獎獲得者名單,周光召、趙凱華、陳佳洱、王乃彥、甘子釗、楊國楨、杜祥琬、趙光達、鄭志鵬、趙忠賢等10位物理學名家獲此殊榮。

其中,有8位北大人!他們分別是:北京大學物理系1954屆碩士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光召,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原物理系主任趙凱華,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佳洱,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1956屆本科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原物理系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甘子釗,北京大學物理系1962屆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國楨,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創(chuàng)任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光達。

周光召,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名譽主席,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中國科學院院長。

1951年周光召從清華大學畢業(yè)后轉入北京大學研究院學習,1954年從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周光召主要從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1958年周光召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tài)振幅,并建立了相應的數(shù)學方法。

趙凱華,物理學家、教育教學,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1950年趙凱華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54年前往蘇聯(lián)莫斯科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1958年獲得莫斯科大學數(shù)理專業(yè)副博士學位后回國繼續(xù)在北京大學工作,先后擔任副教授、教授。1983年至1990年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1994年主持第25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2016年被授予國際物理教育獎章。

陳佳洱,核物理學家、加速器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西湖大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陳佳洱1955年進入北京大學工作,曾任技術物理系教授、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所長。1984年被任命為北京大學副校長,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lián)伪本┐髮W校長,2001年當選為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陳佳洱長期致力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與教學,是低能加速器物理與技術方面的學科帶頭人。

王乃彥,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核工業(yè)研究生部名譽主任,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科技委高級顧問。1956年王乃彥從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9年至1965年在前蘇聯(lián)杜布納聯(lián)合核子研究所工作;1965年回國后在二機部九院工作;1978年調到原子能研究院工作;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獲得世界核科學理事會全球獎。

王乃彥參與研制并建立起中國第一臺在原子反應堆上的中子飛行時間譜儀;參加和領導了核武器試驗中近區(qū)物理測試的許多課題;在中國開辟并發(fā)展了粒子束慣性約束聚變研究。

甘子釗,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北京現(xiàn)代物理中心副主任,國家超導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954年甘子釗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6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歷任副教授、教授、固體物理研究所所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9年擔任北京大學理學部首屆主任。甘子釗從事半導體物理、激光物理、固體理論的研究,他學術工作的特點是致力于在凝聚態(tài)物理與光學物理的前沿研究,并力求把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結合起來。

楊國楨,光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原所長 。楊國楨于1962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yè),1965年從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畢業(yè)后留校工作;1967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85年至1999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被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院院長。

楊國楨主要學科研究領域是光物理,他在這方面開展了多方面的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開創(chuàng)性的成就。同時還在理論物理、凝聚態(tài)物理等研究領域的若干方面也作出了相應的貢獻。

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俄聯(lián)邦工程院外籍院士,應用核物理、強激光技術和能源戰(zhàn)略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杜祥琬1957年進入北京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學習,1959年赴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學習理論核物理專業(yè)。曾主持關于核試驗診斷理論和核武器中子學的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性研究;曾任“863計劃”激光專家組首席科學家,帶領專家組制定強激光發(fā)展戰(zhàn)略和計劃,并在有關物理規(guī)律和關鍵技術研究中獲重要成果;提出并主持綜合實驗研究并解決多項工程技術問題,使我國新型強激光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趙光達,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趙光達于1963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94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7年獲得第一屆周培源物理獎;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光達主要從事粒子物理和量子場論,著重于強子物理和量子色動力學的研究。

1913年

北京大學設立物理學門

奏響我國高等物理教育的先聲

在近百年的歷史征程中

北大物理

群星璀璨,熠熠生輝

致敬!祝賀!

上一條: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舉行,北大代表隊獲金牌 下一條: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揭曉,北京大學4人入選

關閉

版權所有2021?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京ICP備15026609號-1

地址:北京大學鏡春園75號|郵編:100871|電話:86-10-62759066

台江县| 五河县| 苗栗市| 海城市| 阳东县| 乐清市| 察哈| 瑞昌市| 阿瓦提县| 沈丘县| 攀枝花市| 宁蒗| 南投县| 永泰县| 黄大仙区| 开江县| 永康市| 洛南县| 茶陵县| 房产| 咸丰县| 中江县| 新河县| 岑溪市| 叶城县| 鄂托克旗| 布拖县| 黄陵县| 宁晋县| 周宁县| 乾安县| 锡林浩特市| 惠来县| 石屏县| 乡宁县| 五台县| 平凉市| 和静县| 永州市| 彭水| 石棉县|